-
明十三陵是什么選址的…
- 作者:admin 來自:本站 發布時間:2011-5-25 10:12:19
- 明十三陵是怎樣選址的?坐落在北京北郊昌平區的明十三陵,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在宣布遷都北京后,親自選擇的陵地。為選擇—塊理想的“吉壤”,他召集了大量相地名士,跑遍了北京周圍山村,最后選定了這塊由風水先生廖均卿挑選的陵區。長陵所在的地方原叫黃土山,朱棣嫌其名稱不雅,便改其名為天壽山。明十三陵是一個經過嚴格挑選的皇陵區,其風水環境極為典型:十三陵所在的小環境,東、北、西三面群峰林立,如何屏障護衛。它的坐山為北面的天壽山,其發脈來自燕山山脈。陵區中央平坦豁亮,好似一處大庭院,為風水中理想的明堂。南面則暢通無阻,直通北京小平原。陵區南端正好有兩座對峙的小山把門,左邊的稱為龍山(或莽山),右邊的稱為虎山。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參拜十三陵后,對其周圍的環境形勢倍加贊賞,有詩日:“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據盧龍,西脊馳太行;后尻坐黃花,前面臨神親;中有萬年宅,名日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明顧炎武《恭謁天壽山十三陵》).總之,整個十三陵陵區小環境相對完整,山明水秀,綠樹濃蔭,壯麗的陵寢建筑與優美的自然風光協調地融合在一起,更增添了原有景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