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帝陵在地形的選擇…
- 作者:admin 來自:本站 發布時間:2011-5-25 10:12:43
- 宋代帝陵在地形的選擇與其他時代有什么不同?《易經·系辭》上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遠古時代殯葬極為簡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死者的埋葬問題,逐漸發展為一件大事。北宋帝王陵墓,從宋太祖趙匡胤父親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趙煦的永泰陵止,共計八陵,集中于河南鞏縣境內洛河南岸的臺地上。陵區以芝田鎮為中心,在相距不過十公里的范圍內,形成一個相大的陵區。北宋王朝建都開封,陵區卻設在鞏縣,遠離京師汴京,其主要原因是這里山水秀麗,土質優良,水位低下,適合挖墓穴和豐殮厚葬。陵區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黃河天險,可謂“頭枕黃河,足蹬嵩岳”,是被風水家視為“山高水來”的吉祥之地。宋代帝陵在地形選擇上與別代迥異。歷代帝陵或居高臨下,或依山面河,而宋陵則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臺于地勢最低處。原來,在宋代盛行與漢代圖宅術有關的“五音姓利”風水術,該風水術把姓氏按五行分歸五音,再按音選定吉利方位。宋代皇帝姓趙,屬于“角”音,利于任丙方位,必須“東南地穹,西北地垂”。因此,宋代各陵地形皆東南高而西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