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韶文化遺址墓葬中左…
- 作者:admin 來自:本站 發布時間:2011-5-25 10:14:28
仰韶文化遺址墓葬中左右兩側在圖案分別代表什么?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發掘出用蚌殼堆塑的龍虎圖,距今6000年左右。此事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被譽為“中華第一龍”。西水坡遺址,位于濮陽縣城內西北隅,面積5萬余平方米。1987年至1989年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出土有陶瓷,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并發現有房基,窖穴和墓葬,有在墓兩側置有用蚌殼堆塑龍虎形象。其中M45號墓埋4人,墓主為一壯年男子,身長1.84米,仰身直肢,頭南足北,居墓正中;另3人年齡較小,居墓東,西,北三面小龕內。墓主左右兩側有用蚌殼堆塑的龍虎形象,龍居東,頭朝北,背向西,身長1.39米,高0.67米;虎位西,背朝東,身長1.39米,高0.63米。西水坡遺址屬于仰韶文化,蚌殼堆塑龍虎圖,在某中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權力和地位。而這種左龍右虎的與后世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完全吻合。由此可知,風水中的“四靈獸”辯方定位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從另一方面來講,在中國哲學的思維模式中,“人文”和“天文”是兩個十分重要、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結合“人文”研究“天文”,往往是破譯考古之謎的一把鑰匙。所謂“天文”,就是“天象”,即帶有意志的天體變化;所謂“人文”,即人對自然的認識。在古人的眼里,天體與人之間可相互感應,天象的變化乃是上天對人間禍福的預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天象崇拜信念合乎邏輯的發展。西水坡M45號墓中墓主將自己的骨骸和龍虎埋葬在一起的做法,亦是天人合一這一思維方式最早最生動的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