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立品為第一,故要想成為一名濟世救人的地理風水師,除了在學習中能得到明師、真書的傳授,及天資悟高和有鍥而不舍的研究、考證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仁厚之心和具備“抑惡扶善”的德行操養。餐霞道人有“看地五戒”(1744年提出),馬泰青先師有“地理十不葬”(1866年提出),雖然只言及造陰宅的準則,但至今仍可為地理師風水師立品持身的準則。
一、看地五戒
1.戒自滿欺人。地理之道變化莫測,如遇到奇龍怪穴,一時不能辨認的可暫時不選用,而不能自作聰明了“指鹿為馬”。如遇到不吉的地方,不可為了酬金就花言巧語地說成風水寶地;也不要為了迎合東家的心意,附和地將兇穴說成吉穴。
2.戒貪婪聽囑。有人見他家請地師尋風水地,就企圖在暗中想用重金收買該地師,以謀取他人已選好的吉地。遇到這種情形,地可為了貪財或礙于情面,而做出損人利己之事。
3.戒顛倒是非。如被請往復勘已選出的風水地,就應當作客觀評價,不要帶著成見詆毀他人,將吉穴說成兇地;也不能因為前面選址的地師是自己的友人,就將兇地說成是吉穴。
4.戒利此損彼。如選出的葬地,會因造墓妨礙到他家的祖墳,就應當放棄,另作選擇。
5.戒妄施鎮壓。人不能有福無禍,有時難免會患病或遇到紛爭等不利之事,如將這些都推說是該家的風水出了問題,而貪酬鎮壓,這既害人不淺,又自喪陰德。
餐霞道人的“五戒”提出已有259年,但所說的個中情形,至今仍是大多數地理風水師常犯的毛病?梢娯、嗔、癡“三毒”還是人心最大敵對,古今如此!
二、地理九不葬
地師為人作福,首先要了解主家的德行,是不可輕易為人造葬的!馬泰青先生有“地理十不葬”之說:《現改為九條》
1、素不孝者不葬。父母在生時,如果不是盡孝心去供養,而在死后才花心思尋吉地去安葬,求風水以保佑他自己。對于這種不明天理的不孝之人,不可作地理。
2、積世怙惡者不葬。平時作惡多端、死有余辜的人,其不絕滅就算萬幸了,故不可逆天理而為其作地理。
3、身為不善者不葬。世上的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等因肆惡而致富,有些也想通過尋風水來保佑長久,對于這種人面獸心的人,不可作地理。
4、心術測者不葬。不少宦家世族,雖然根基濃厚,但后來發生變化:有的變成貪酗淫;有的變成陰險刻;有的外表雖善,但內心卻為富不仁等。這些人的心地已變壞,不可為其作地理。
5、古墳舊墓者不葬。有的人以為在一些無主的古墳旁邊還有余穴,因此想破壞舊墳而造葬,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不可為。
6、私用公山者不葬。有人因誤信庸師之言,想在公墓的老墳近側以私墳加葬,這也不可為。
7、來歷不明者不葬。有人發現某處風水后,卻碰到主家不肯轉讓而不甘心,便千方百計去謀求,甚至發生糾紛,這種情況也不可葬。
8、信任不專者不葬。因玄空學與其他門派的用法不同,如對玄空地理信任不專,而朝信此夕信彼,這樣必有矛盾,也不可前往作地理。
9、接待無禮者不葬。做人平時都要講禮貌,但對于求師葬親這樣的緊要之事:如只是隨便相請;或在偶然碰見時才相約;或因交談幾句感到投機就請求點地等;這些都是不知輕重、不懂禮貌的行為!對德行不足之人尚不能作風水,而對這種德、禮都不備之人,更不可為其作地理。
地理是以人力改奪天命、重作造化的一種玄學。有些人平時不思行善積德,只想通過尋風水來求福,這就如不耕種而想求得豐收一樣荒唐!自古以來,只有行善積德的忠孝之人,才能求得福地,故俗語說:“欲求勝公的佳城,須積叔敖的陰德(“叔敖”指孫叔敖,是2000多年前春秋時代的人物,一生中替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之禍福與地理之間實存在著“有是因,則有是果”的因果關系,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好風水的。朱熹又說:“未葬山頭地,先看屋下人。屋下人無福,山頭地不靈。山川有靈而無主,尸骨有主而無靈。不是地師眼不開,大地原待福人來。”積善之家獲福,積惡之家遭殃;有心地才有陰地!這些都是至理名言,地理風水師和主家要謹記于心
地師為人作福,首先應要自律、不貪不茍、秉持助善、扶弱救貧及要隨緣、盡心力,而不是只注重東家的金錢和權勢。如碰到以上十條所說的情形,應謹守先師的教誨而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