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養生學的發展
- 作者:admin 來自:本站 發布時間:2011-5-25 10:38:24
道教養生學奠基于先秦,形成于東漢,定型于魏晉南北朝,發展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明清時期普說∶“以道保形,容為天地上容處天地間不畏死,故公也”。“谷神者∶欲也。精結為神;欲令神不死,當結精自守。”“所以精者,道之死也,人人身中為根本。”關于“煉形”,《老子想爾注》曰∶“太陰道積,煉形之宮也,世有不可處,賢者避去,托死過太陰中而復一邊生像,沒而不殆也。俗人不能積善行,死便真死,屬地宮去也。”“道人行備,道行歸之,避世托死于太陰中,復生去為不亡,故壽也。”關于“食氣”,《老子想爾注》說∶“身也,于內為胃,主五臟氣。俗人食谷,谷絕便死;仙士有谷食之,無則食氣,氣歸胃,即腸重囊也。”“腹者道囊,氣常欲實”,“神成氣來,載營人身,欲全此功無離一。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許?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諸附身者悉世間常偽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獨一處。”在《老子想爾注》看來“精”是“道之別體”,“身為精車”,“神成氣來,載營人身”,“古仙士實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短浇洝穭t系統介紹了守一之法,這是道教養生學體系的初步形成。道教養生學的形成對于這一時期道教的傳播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魏晉時期,道教教義思想逐步豐富和發展,道教養生思想也漸漸系統化。在教義方面提出了重生貴生、天人合一、我命在我、形神相依、眾術合修等一系列觀點,為道教養生術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基礎。在養生方面主要是守竅類、氣法類和導引類的養生方法有了較大的發展!吨芤讌⑼酢废到y闡述了內外丹理論,被尊為萬古丹經王。上清派圍繞《黃庭經》形成了一套包括齋戒、叩齒、咽液、起居等多種方法的養生體系。這一時期出現的葛洪、陶弘景兩位養生大家即是道教養生學體系定型的標志。隋唐時期,道教養生術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特別是在煉神修心方面有了發展。如司馬承幀的《坐忘論》等。內丹修煉也已開始流行,以隋代蘇元朗的《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中第一次出現內丹二字為標志。這一時期有不少道教養生著作,包括名醫道士孫思邈的《千金方》、司馬承幀的《坐忘論》、崔希范的《入藥鏡》等。此階段道教養生觀念在理論上吸收了部分佛教和醫家的內容,并且出現了一些新的養生方法。如孫思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套動靜相宜,起居有方,飲食適度,涵養道德的養性學說。司馬承禎基本上繼承了葛洪的修道成仙的思想,但揚棄了其中宿命論的觀點,認為人人都有長生成仙的可能,神仙與俗人的差異惟在于能修煉自己的“靈氣”,使它還其本然,不受世俗邪見的污染,所以,人們本身和神仙的距離并不遠。為此他提出了一條修心主靜、去知去欲,達到神仙境界的“易簡”道路。就道教養生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他的主要功績還是在于引佛人道,較系統地解決了內煉養生實踐中心理訓練的問題。宋元時期,道教養生術的外丹開始衰落,其他養生方法繼續發展,并合于道教養生方法的主流——內丹術。從晚唐開始,鍾離權、施肩吾、崔希范、呂洞賓、彭曉、陳摶、劉海蟾等獨尊內丹;北宋時期,張伯端的《悟真篇》是繼《周易參同契》之后的重要內丹著作,至白玉蟾形成南宗,北方王重陽創全真形成北宗,元末南北合流,內丹學成熟。內丹學關于生命來源于道、人體生命是由性與命兩部分構成、性命雙修使人復歸于道并長生成仙的理論,不僅是仙學的理論根據,也是這一時期道教養生學的重要論據。內丹修煉不僅是使人長生成仙的最佳途徑,而且也與行氣、導引等功夫一樣,是人們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明清道教養生家中亦形成了若干派。其中以張三豐派、明陸西星的東派、李西月的西派影響比較大。而在內丹功法的研究方面,則以伍守陽、柳華陽及劉一明的著作成果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的實踐活動標志著道教氣功養生學體系的完成,同時意味著我國古代氣功養生學開始全面進人中國社會。張三豐是明朝時期道教氣功養生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他既以修身養性、涵養道德立基,又以道教傳統命功修煉。首重煉己。方法之一就是要掃除雜念,建立正念。煉己又叫做煉性,修心,存心。方法主要有凝神調息。通過這種鍛煉,心不外馳,神不外游,即可轉入小周天運煉。張三豐繼承了陳致虛所傳丹法,遂開三豐一派,其后推演發展,直至清末,祟奉張三豐為祖師的道派達17個之多。其中武當一脈尤以內家拳術譽名社會,在各階層中有很高的威望。這時期道教在組織上逐漸衰落,內丹家派系雖多,但發展漸緩,不過道教的養生觀卻并沒有與其組織形式一道消沉。相反,它的思想反倒被社會所認識,并由此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今日的世界,各種文化相互激蕩融合,西方文化正源源不斷傳來,而許多西方人也對道教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地域文化、語言的差別,經典科教不易傳播,而道教的養生術如氣功、武術等則比較容易向海外傳播。因此,整理挖掘弘揚道教養生學,有著其深遠、廣泛的意義,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參與當代文明健康發展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